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专题专练:信息文明的探索--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A.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B.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C. 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D. 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二、 (共1题,共5分)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  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1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