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加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国庆长假期间,杭州交警在各个高速收费站口检查乘客是否存在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

B.关于虚打折扣、违法促销、销售伪劣产品等网购热点问题,省工商部门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交易监测专项行动。

C.小镇招聘了一批本地居民担任安保员,开展信息采集、纠纷排查等工作,充分发挥本地人熟悉民情的优势,能更好地与群众沟通。

D.我国肿瘤发病率正以10%的速度每年在递增,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诱导肿瘤病的发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预演

(前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 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有删改)

(1)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2)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和作用。

(4)小说中“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①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 , 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为外台之极品 , 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 , 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①媕婀(ān ē):犹豫不决,缺乏主见。②中官:宦官。③骈技: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间稍自激励 激励:激发,奋进。

B.为外台之极品 极品:最高级别。

C.恂恂如懦生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D.然存者不能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以不知时务疑之 长太息以掩涕兮

B.多懦先之所未究 君之所知也

C.予得而论序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自举埋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雍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夸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

B.被弹劾返家,雍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

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不赞同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

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文”“道”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统的价值,巧妙地评价了雍里先生创作的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夫 道 胜 则 文 不 期 少 而 自 少 道 不 胜 则 文 不 期 多 而 自 多 溢 于 文 非 道 之 赘 哉 于是 以 知 先 生 之 所 以 日 进 者 吾 不 能 测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

②至自谓甫弱冠人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 , 任重而道远。______ , 不亦重乎?”(《论语》)

(2)草创未就,______ , 惜其不成,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臣无祖母,______;祖母无臣,______。(李密《陈情表》)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 ,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①

(宋)辛弃疾

赵吕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②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③ , 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④。

少歌⑤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⑥可语,秋水隔婵娟。

【注】①作于被弹劾免官,居于铅山期间。②畴昔:昨晚。③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④虱:喻自己渺小无才之身。⑤少歌:短歌。⑥美人:知己朋友,指赵昌父、吴子拟。

(1)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上阙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2)下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在某图书馆,不时出现大声说话、手机铃响、躺在沙发上睡觉等现象。请你代图书馆拟写一副对联,提醒读者举止文明。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仪式、结婚庆典、校庆典礼等。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