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
②“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③中国轨道交通近年来异军突起,打破了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所垄断的全球高端市场,继“波士顿第一单”后,中国有望在美国、欧洲等高端市场连续获得订单。
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蹈厉,也让我辗转难眠。”
⑤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⑥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看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华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20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华帝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②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
③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光明日报》2017年07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
B.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
C.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基本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状态。
D.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陈述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B.第①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的过程,思路清晰。
C.第②段论证“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了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了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
C.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
D.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从取安庆。汉军出江游徼,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明年,太祖即吴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复视师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从左相国达取庐州,下吉安。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进攻大兴州,遂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B.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C.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D.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B.参知政事,官名,协助宰相参与政事,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C.进,晋升官职,古汉语中,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拜、授、拔、擢、转、调”等。
D.配享太庙,指皇帝近亲或卓有功勋的皇亲及臣子,经皇帝允许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遇春处事坚决,勇猛过人。起初跟随刘聚为盗,后执意归附于朱元璋麾下。在与元军对阵时,飞舟挥戈杀入敌阵,元军四散溃逃。
B.常遇春善于用兵,军法严整。在陈友谅攻下龙湾之后,常遇春设伏大败敌军。太祖追击陈友谅时,常遇春奉命留守,城中秩序井然。
C.常遇春忠直敢言,深明大义。邵荣谋反事发,太祖想赦免他的死罪,但常遇春认为谋反之罪不可饶恕,此后太祖更加器重欣赏常遇春。
D.常遇春听从圣命,不杀降将。围攻赣州时,朱元璋告诫他攻城不可多杀。于是常遇春围城六个月,敌将力尽而降,常遇春果然不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
⑵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可食、可编席、制扇。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诗句前三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诗人对苛捐杂税社会现实的控诉。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最后两句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
E.这首诗通过对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官场尔虞我诈生活的厌恶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5、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中国铁路方面表示,“动车组密封性特别好,而泡方便面味很大,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只有不卖方便面,才能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同。高价盒饭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敬业的理念。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于环境、安全等因素考虑,中国近300个大中城市颁发烟花爆竹“禁放令”。但是,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没有鞭炮的新年如同烧菜没放盐——寡淡乏味;如国内著名的民俗学者张学生就不赞成全面禁放烟花爆竹。近年,部分城市过年期间放开或部分放开“禁放令”。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N市,市民对是否撤销“禁放令”意见不一。
现请你以N市市民或在校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原比喻对爱情忠贞,现常用...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贪官...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文学在当代中国社...
- 咏“星辰”:______,______。(辛弃疾《...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白雁顾文昱①万里西...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强调“...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咏“星辰”:______,______。(陶渊明《...
-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里是远离祖国...
- 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尊古不...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退栖司空图①宦游萧索...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临江仙•送王叔济(宋...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 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
- 咏“鸟”: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个经验值得文教...
-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遇事...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句...
-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
-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
- 《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
-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比...
- 根据语境,在①②③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染指2...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过华清宫李约君王...
- 依次填入下段话括号处的字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爱情...
- 山东潍坊临朐县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山东省桓台二中高三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未有天才...
- 人教版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第六单元《买...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走向社会...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七单...
- 广东广州铁一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
- 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海南省琼中中学高三双周考试语文试卷(解析...
-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三热身训练语文试卷(解...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Ⅱ卷)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课《魂...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信息卷(一)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一单...
- 湖南衡阳八中高三实验班上月考三语文试卷(...
- 四川宜宾三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月考三语文卷(...
- 江苏清江中学高三冲刺模拟卷四语文试卷(解...
- 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三高考考前模拟考试卷语文...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二单...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九课《故...
-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