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校新闻联播》旨在打造属于大学生的视频新闻阵地、报道全国高校的校园新闻为目的,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美丽校园、表达师生情谊、讲述青春故事的窗口。
B.位于万国宫内的“中国厅”建成后,不但有望成为万国宫的个新地标,而且是联合国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设备完善的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厅。
C.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D.距离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还剩1个月的时间,原有的央地财政关系也会进行全面的调整,而个人房产交易的经济负担将会被减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裱画徐
马犇
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中多处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对裱画徐高超的裱画技术加深认识。
C.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看似从不同的方面刻画了裱画徐的形象,但是都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3】伏笔和照应使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分条列举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然现象中的“出”与“还”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作了适当的总结。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是省察生命之有限,故而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5、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_______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_______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头脑中转动着数字、公式以及天书般的阐释;同时,爱因斯坦又钟情音乐,总与小提琴为伴。一边是科学创造,一边是乐声袅袅,工作与爱好领域不同而和谐共存。
我国化学界先驱、著名化学家张子高业余喜欢收藏古墨,他说:“藏墨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研究化学史的一个小方面。”因为好墨讲究胶轻、烟细、杆熟,涉及胶体化学的知识。职业和兴趣如绿叶配牡丹,相得益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理解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 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①幸而府上是...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比邻而居王安忆淤装修的...
- 要想称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一定要在______、_...
- 19.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
- 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
- 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读课文《老人与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
- 简答题(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明一种机制,...
- 下列四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孽根祸胎讳...
- 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 (2015·湖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 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练习题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游...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
- 选出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A.古之圣人,其出人...
-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____...
- 为什么“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旧有的医疗体制...
- 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湓(pén...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轮胎被...
- 下列词语画线部分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晕眩(...
- 安徽省钱桥中学、泥河中学高二月联考语文试...
-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北京卷)
- 广西钦州港开发区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宇...
-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
- 广西南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山东省语文高考压轴卷
- 辽宁盘锦高级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二月模拟语文试卷(解...
- 安徽铜陵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高考语文押题卷(四)
- 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
- 江苏省常州一中、江阴南菁高中联考高考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河北省香河县三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徐州三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
- 备考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
- 四川省四市联考高考语文二诊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