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辟鸿蒙,人类之初,亚欧大陆流传着许多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稍加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有其______,而中国神话里的各路神仙各有不同甚至自相矛盾。当然,很多神话传说已经______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寻找出______的联系。
A. 一脉相承 淹没 千丝万缕
B. 来龙去脉 湮没 千丝万缕
C. 一脉相承 湮没 盘根错节
D. 来龙去脉 淹没 盘根错节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此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没有翻新老屋,只留下老屋的敦厚与沉静。他明白,明代的雍容大气,清代绝对没有了。
一天,欧阳老爷坐在厅堂里,看到院里树影满地,好似水墨点染,十分好看,自然就想起苏轼的“槐荫满堂”,请人做了块匾“槐荫堂”,一时感到富贵优雅,元气沛然。
欧阳老爷妻子殁了,如今两个儿子都大了,有了家室,大儿子单字尊,小儿子单字觉。
一天欧阳老爷忽然看到槐树大树杈上出现一个很大的鸦巢,比衣服箱还大,心想,这些丧气的家伙在头顶上安家,风水可就全要破了。
事情还没完,过年那天夜里,放鞭炮,谁想到焰火竟把大树引着了。
可是来年初春,大槐树已不是什么大事,整个天津城都不对劲了。大街上多了模样像外地来的人。这些人都像是庄稼汉,装束特别。这些人打哪儿来的?来干什么?
欧阳老爷在家里听到了,不觉联想起半年多来自己家遭遇的邪乎事,感到不妙,心里暗暗祈求天下太平。
今儿一早,二少爷欧阳觉从家出来时兴致勃勃。并没有什么事,只是年轻人都这样。
好似春意在春天的树上鼓荡。老槐树苍老发黑的枝丫上则钻出嫩芽。这些嫩芽看上去更像一颗颗小小的豆豆,嫩绿、鼓胀、繁密、生意盈盈。
欧阳觉没走几步,就到了自家纸店,柜台前站着几个人,那几个人中间一张奇花异卉般女人的脸儿正对着他——洋女人!
“二弟,这位是马老板,你们见过。这位是莎娜小姐,不久前从法兰西来到咱们天津租界,今儿马老板陪她逛逛。”
马老板机灵,笑嘻嘻说:“莎娜小姐头次来天津,头次来中国,还想请您陪地转转。”然后就叫欧阳觉和莎娜相互称呼名字。
欧阳觉心里高兴,带着他们走出纸店。
他和她凭窗而立。他指她看,告诉她,那是戏台,那旗杆曾是船上的桅杆,那边沿河的小丘是盐坨。
莎娜好像想起什么,她从手袋里抽出一根半尺长的铜棍。铜棍中间一段包着一层很讲究的黑色皮箍。她两手前后一拧一抻,竟变成了两尺多长。这东面,她举到眼前,将细的一端紧压在右眼眶上,粗的一端直对着前方看。欧阳觉很奇怪,没等他问,马老板说:“这是洋人打仗时用的,远处的东西,拿它一照,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欧阳觉说:“千里眼吗?头次见。”
莎娜很高兴,她挺满足,欧阳觉也得到一种新奇感。
政阳觉待莎娜和马老板上车一走,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失去了。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晚饭时一家人吃饭。坐在欧阳觉身边的二少奶奶庄淑贤,忽扭头对欧阳觉说:“你身上有什么香味,挺特别。”欧阳觉美道:“咱家只有槐花的味。现在离花开还早着呢。哪有特别的香味?”正说着,忽然一怔,是不是那莎娜身上的味儿。刚才他和她挤着看千里眼时,他觉得她真香,而且香得特别又好闻。难道自己身上也沾了她的香味儿了?
这欧阳觉,欧阳老爷费了不少周折,为儿子相中个子不高,微胖,沉稳持重的庄姓姑娘。俗人看事,用钱做尺,自然不明白欧阳老爷为什么选定这个相貌平平的姑娘。不管别人怎么猜度,庄氏过门半年,欧阳老爷的眼光就叫人信服了。
只是两媳妇一直没怀上孩子,欧阳老爷坐在屋里,心里嘀咕,二百年的老树哪能没有神灵?闹乌鸦,摔坏了老仆钱忠,除夕放焰火又烧去了一块大树,原先“槐荫满院”,现在变得白晃晃,好好的日子像要塌下来似的,挡也挡不住……接下来还有什么。
这一天,大少爷差人回家找欧阳觉,叫他到宫南的店里去一趟。传话的人也不知道什么事,只说愈快愈好。欧阳觉赶到宫南,远远看见门口站着两人,兄欧阳尊,马老板。
欧阳觉问:“请我嘛事?”
马老板还是那张笑脸:“哪是我请,是上次来逛娘娘宫的法兰西的莎娜小姐请您。”
说完便拉着欧阳觉上了马车。这种往来于老城与紫竹林租界之间的新式轿车,轮子大,跑得快,车厢下边有洋人造的弹簧,跑起来也不颠屁股。车厢四面全镶着玻璃,欧阳觉坐在里边,觉得分外光明。
(选自《当代》2019年1期,有删改)
[注]租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的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写房子的特别、老槐树的特别,暗示许多故事都与它们相关。
B. 小说写欧阳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也兴致勃勃的,为下文写与洋女人相处做了铺垫。
C. 法兰西的莎娜小姐带来了望远镜、车,来往于租界、非租界间,打上了时代印记。
D. 欧阳觉和莎娜小姐一同坐上车“觉得分外光明”,这是一种激动、不知所措的心理。
【2】请简要分析欧阳老爷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以“单筒望远镜”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里先生传
(唐)陆龟蒙
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人见其耕于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擿微旨。见有文中子王仲淹所为书云“三传作而《春秋》散”,深以为然。贞元中韩晋公尝著通例,刻之于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将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少工诗歌,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卒造平浅而后已。朱黄二毫,未尝一日去于手。所藏虽少,咸精实正定,可传借人。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缪误者,刊之。乐闻人为善,讲评通论不倦。有无赖者毁折糅汗,或藏去不返。
先生蹙然自咎,先生贫而不言利。问之,对曰:“利者,商也,人既士矣,奈何乱四人之业乎?且仲尼孟轲氏之所不许。”
先生居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有牛咸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而田污下,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也。无别田也。先生由是苦饥,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由是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讥刺之,先生曰:“尧舜霉瘠,大禹胝胼。彼圣人也。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
先生嗜茶荚,置小园于顾渚山下,岁入茶租薄为瓯蚁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先生始以喜酒得疾,血败气索者二年,然后能起。有客至,亦洁樽置觞,但不复引满向口耳。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不置车马,不务庆吊。内外姻党,伏腊丧祭,未尝及时往。或寒暑得中,体佳无事时,则乘小舟,设蓬席,赍一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棹船郎而已。人谓之江湖散人,先生乃着《江湖散人传》而歌咏之。由是浑毁誉不能入利口者,亦不复致意。先生性狷急,遇事发作,辄不含忍。寻复悔之,屡改不能矣。
(《中国古典传记<上册>,乔象钟 徐公持 吕薇芬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擿微旨 擿:挑
B. 卒造平淡而后已 造:到
C. 文字缪误者,刊之 刊:改正
D. 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 劬:奋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甫里先生名称的由来,主要是人们看到他在田里劳作可见人们对他的赞誉。
B. 甫里先生认为逐利是商人的事,而且孔子、孟子等圣哲也不允许读书人追逐利益。
C. 由于遭遇暴雨,甫里先生家受到重大损失,为了养活妻子,他只好亲自劳作。
D. 甫里先生有个性,向来不喜欢同鄙俗之人结交,这种人即使到了门前也见不到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2)先生由是苦饥,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云:“______,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2)______,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4)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6)土地平旷,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7)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8)可堪回首,______,一外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古》)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王维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径黎阳,为黎阳所吸引且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而定居。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1】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诗中最后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与为政有关的想法?
6、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秋天时,蓬草的叶子很茂盛,秋风一刮就什么都没有了;冬天时,有些树木叶子掉光了,根在向更深处汲取营养,春风一到变得茂盛无比。不一样的根,不一样的结局。
- 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就是汉...
- 把下面一段话改成一组排比句,不改变原意。理想不是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 分别情愫的名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
- 下列新闻标题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于丹...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
- 咏“鸟”: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的献身精神的语句...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洗涤飘渺张...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文学在当代中国社...
- 咏“动物”: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
- “______,______”化用了李商隐《无题》...
- 《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而能达到...
- 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尊古不...
- 请概括“慕课”的五个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午门外祝勇①在中国的...
- 依次填入下段话括号处的字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爱情...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虚度光阴、报国...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琴台杜甫茂陵①多病...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次从你院借来...
-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吊万人冢(唐)张蠙兵罢...
-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文明礼...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 江苏淮阴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解析版...
- 福建泉州惠安县荷山中学高三质检二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三章《...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 陕西省黄陵中学普通部高三月考语文试卷(解...
- 湖北宜昌七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八单...
-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课...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河南商丘市高三月三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
- 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月调研语文试卷(解...
-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课《...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甘肃平凉庄浪县紫荆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湖北武汉江汉区平原高级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四川省五所重点中学高三月内部调研语文试卷...
- 山东德州一中高三月模块测试语文试卷(解析...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
-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三高考模拟一语文试卷(解...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一单元《中国人民...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课《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