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大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试论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

张介明

脱胎于神话和史诗的西方小说,从来就与戏剧有着天然联系。叶芝曾说:“一切艺术分析到最后显然都是戏剧。”我们从莫泊桑的小说中的戏剧性就可以看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审美理想在叙事方式上的反映。

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的结构上,莫泊桑小说一开始往往有一个戏剧式的序幕作为引子。《羊脂球》的“接连好几天,溃退下来的军队零零落落穿城而过”,《米隆老爹》中男主人公因眼前的葡萄藤触景生情,想起了十几年前被敌人枪杀的米隆老爹......都是引子类的开场白。紧接着引子的则是“戏”的开端,旨在介绍人物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阶层,为随后切入正题做准备。如《羊脂球》就是一幅普军进城前夕法军溃败的典型背景,整个城市到处弥漫硝烟和恐怖。戏剧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一辆马车十个人,其中诸如绅士、商人、民主党人、修女、贵夫人这样的上流社会的精英,和来自社会底层的妓女羊脂球在车至多特镇发生了冲突,前者为了自身利益纷纷劝说羊脂球对普军军官的非礼要求就范,他们的自私虚伪暴露无遗,而与此同时,羊脂球的善良、沉着、自尊和爱国精神也在比较中凸现。

这种矛盾冲突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结”:“指故事开头至情势转入顺境(或逆境)之前最后一景之间的部分“。而接下去就是“指转变的开头至剧尾的部分”的“解”。限于篇幅,莫泊桑的小说中的“解”都迅速而又简短。《羊脂球》中以“笨重的车晃动起来,旅行又开始了”一句话,把前夜以大量笔墨描写的那些人费尽心机、赤裸裸的劝说与含蓄的“滑稽剧”的表演都迅速地了结了,最值得称道的是,莫泊桑小说经常安排一个戏剧式的余音。《羊脂球》最后一幕是重新上路后那些变了嘴脸的正人君子自顾自地大嚼大喝,全然不顾挨着饿的、并因违心而哭的羊脂球,所形成的对比使小说含义深化。

这种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紧凑,张力突出的结构特点,就是所谓的戏剧结构。实际上小说开始时就故事的本身来说已经临近高潮,到达高潮后又迅速地结束,这种戏剧式结构是小说高效运作的方式之一。

莫泊桑小说戏剧性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场景、情节之中,我们知道,尽管十七世纪法国的布瓦诺所提倡的戏剧“三一律”法则,因其束缚剧作家的手脚,从面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诟病。但对有赖于舞台表演的戏剧来说,“三一律”还是包含着较多的合理性。而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也在高度凝练中契合了戏剧的集中要求。莫泊桑的小说一般人物不多,且由一个主要任务按单一的情节发展反映一个主题。除了《一生》《俊友》等长篇小说外,他中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一露面性格就基本成型。他无意在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如阿契尔所说,小说家放弃“用增长或者衰退的方式来描绘渐变的方便,那么他就是放弃了他天生的权利,而去侵占了剧作家的领域”。显然,莫泊桑在小说中不着意渲染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借用戏剧的手法。爱·缪尔曾说:“戏剧性小说中,场景之所以孤立的原因是极为明显的,只有在一个完全闭锁的舞台上,它所描绘的冲突才能必然地发生,发展和终结。”著名的《羊脂球》堪称其小说中场景集中的典型。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而又处境迥然有别的十个人,要不是战乱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即使在战乱期间,倘若不设置一个逃难的情节也很难呆在一起。从取材角度讲,一辆马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一个切片;从场景安排上讲,一辆四匹马拉的驿车,就是一个小舞台。这种巧妙的构思委实达到了戏剧浓缩、集中的舞台效果。

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还显示在对行动、突变、巧合等戏剧手法的运用上,我们不清楚莫泊桑是否研究过戏剧,但他与友人合作导演过三幕风俗剧,至少说明他对戏剧并不陌生。而戏剧中的突变、巧合得以构成,本质上是与符合人物性格的行动分不开的。

至于“巧合”,本来似乎是戏剧的专利,因为它是创造戏剧性的重要手段。如《十日谈》中费得里哥的故事。自己心仪已久的女人一朝来访,费得里哥自然受宠若惊,唯恐招待不周,但苦于家徒四壁,只能忍痛把自己心爱的山鹰杀了招待对方;殊不知对方就是为了找寻山鹰而来,所以当费得里哥把煮熟的山鹰端上来时,人物的情感陡增波澜,这正是所谓的戏剧性效果。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中的梳子和表带都与山鹰同义,莫泊桑《项链》中的项链也有类似的意味。所不同的是前面两例都是所谓“反巧合”,即巧合的巧合,人为的痕迹很明显,而莫泊桑所用的则是自然的巧合。

莫泊桑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学样式从来就是相互影响的,用叙述作为自己表达的主要方式的小说,在近代的影响超过了所有的文体,实在是广收博纳,尤其是“吸收、汲取了戏剧的养料之后的结果。”

【1】这篇社科论文的三个关键词应该是:莫泊桑、______、_____ 。

【2】第(1)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概括莫泊桑小说戏剧性的具体表现。

(1)

(2)

(3)

【4】对第(5)段内容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三一律”法则一直受到人们诟病,但在戏剧方面完全没有束缚作家的手脚。

B.莫泊桑“放弃了作为小说家的权利”,因为他无意在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

C.引用爱·缪尔的话意在表明场景的孤立与集中有利于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矛盾冲突。

D.《羊脂球》中设置的马车构思巧妙,既能使故事的场景集中,也有利于情节单一。

【5】根据文中信息,对小说《羊脂球》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军溃败,整个城市到处弥漫硝烟和恐怖。

B.上层精英对待羊脂球前后态度的不同使得人物性格不断成长并更加丰满。

C.上层精英的自私虚伪与身为妓女的羊脂球的善构成对比,让主题更鲜明。

D.作者让各个阶层的人物在逃难中挤在同一辆马车上,应属于自然的巧合。

【6】结合《项链》的内容,为第(6)段划线句补写一个例证。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水》

【1】庄子,名_______。

【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两涘渚崖________________   (2)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A.危险   B.疲惫 C.几乎 D.懈怠

(2)伯夷辞之以为名( )

A.告别   B.言辞 C.谈论 D.拒绝

【4】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B.轻伯夷之义 C.循表而夜涉 D.良庖岁更刀

【5】下列文言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观于大海 B.自多于水 C.每至于族 D.循法以动

【6】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7】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影响人们认识的要素。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3、

(1)____________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韩非子·大体》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3)借书满架,_________ 。__________ 《项脊轩志》

(4)生乎吾后, _________ ,吾从而师之。《师说》

(5)魏征劝太宗“惧漫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化用了老子的名句 ____________ 。

(6)校长强调教师要把铸造学生的灵魂放在首位,他引用了《师说》中的一句话阐述教师的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后面的要求作文。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老了,耳目昏聩,行动不便,你对老天许了一个愿,“让我再年轻一次吧!”老天爷同意了,于是你睁开眼,梦想成真,回到了今天——你真的又年轻了一次。这一次,你打算怎么活?

要求: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对生命的理解,以《生命如果可以重来》为题作文。叙议结合,800字左右,切不可写成纯议论文或诗歌。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30)
总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