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房展前言
蒋远桥
①到博物馆,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以艺术门类为基本单位的展馆,如陶瓷管、铜器管、雕塑馆、玉器馆等,各个展馆内则陈列着许多单个的“典型器物”,这些器物当然远比照片影像更为真实,但我觉得,这些按门类、按年代或者按质地、按用途陈列的“实物”,还并非“真实”:无数从古代生活中移出然后转入博物馆的瓷器、铜器、雕塑、玉器,都被剥夺了原来所处环境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博物馆里,它们仅用来增加我们专门艺术门类的某些知识。而那些被忽略的原始环境,也应该是甚至更应该是作为器物“真实”的一部分。
②为了理解的连贯,我们可以先从影像说起。
③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仿佛这一概念就已经在哲学、艺术、文学各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机械复制的繁荣,尤其是电子世界的产生,人类现今更无可救赎地停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身边的影像越来越繁多,影像的内容越来越齐备,生活、研究、批判越来越受到影像的帮助的同时离不开影像。
④人们十分愿意相信照片即真实。但是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即能知道,即使从未被制作的影像如照片,也远非真实。一位摄影师在拍摄任何一副作品时,往往要同时或者严格地说是连续拍摄数十张,然后从中选择出自认为满意的一副,比如这张照片具有令摄影者满意的表情、光线、角度、结构,而未表现或者未恰当地表现这些东西的照片即被认为是“非真”的。
⑤比如,当我进入敦煌第130窟,通高26米的弥勒佛高耸在眼前,在佛像前面感觉到的只有无能为力和相形之下的渺小:佛低垂双目,似乎在看着我,使我觉得自己似乎将要失去固有的信仰。而面对照片时,我们可以冷静地发掘、细致地思考,一些直面26米大佛本身时无法进行的思考或感受,都变得轻松自然。大佛照片取消了大佛的高度带给参观者的压力、震撼。
⑥基本上每个敦煌石窟都是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共同配置的综合体,它还具有礼仪、宗教意义,若非电灯的发明,在数百年前的采光条件下,壁画尤其是顶上的藻井图案基本无法让人看见。况且,部分洞窟作为庄严、肃穆的宗教礼仪场所,本来是藏而不使人见的。若非处于真实的石窟空间里,我们也就失去了古代僧侣在缥缈、昏暗的洞室中的宗教情怀?
⑦影像是这样,其实,被布置成碎片的实物也是这样。面对一件件摆在我们面前分门别类的实物,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
⑧走进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等共同配置的古代文人的生活空间,我们 能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这个空间,应该让我们感受它,接受它,接近它,走进它、而不是提供影像,也不是提供碎片,让我们欣赏它,分析它,获得了认识,然后离开它。这个空间应该有实和虚也即物质和精神两层。实的层面,从竹树翳深庭户虚寂,到惠风和畅窗明几净,到书桌禅椅,朴素柔美,到纸墨相发笔砚精良,到缩龙成寸,山林古木助案头清气。虚的层面,当然就是这些内容营造出来的氛围,还有面对这些文人生活的物件时,打磨家具时,写字刻印时,伺候盆景时,制作文玩时,具有的礼仪、宗教意义,这和敦煌石窟何其相似。
⑨当然,精神层面的空间也必然与处在这个空间内的人相关。明代高启说: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高启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我总觉得,这两层是从来不能分开的。人很重要,居也很重要;依于仁很重要,游于艺也很重要。质很重要,文也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注)①文房展:文房,“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简称,泛指文人书斋文化中的器物。展:展览。
【1】第③节加点词“柏拉图的洞穴”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第④⑤段的内容,分析第①段“展馆内的器物比照片更为真实”的原因。
【3】填入第⑧段空缺处合适的词语是( )
A.如果 就 B.只有 才 C.只要 就 D.除非 才
【4】对第①段“原始环境”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石窟中缥缈昏暗的洞室环境。
B.指建筑绘画等共同配置的环境。
C.指含礼仪宗教意义的空间环境。
D.指原生的环境氛围与精神文化。
【5】请简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水(节选)
庄子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笃于时也 (2)此其过江河之流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4)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②哀吾生之须臾
C.①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①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②于是余有叹焉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莫己若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5】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名句默写(任选6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______________,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
(4)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____。(杜牧《过华清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论语》)
(7)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8)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 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 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 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3】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
5、
(题文)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宁静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有些人以此为借口,最终有可能就成了平庸的废物。
- 下列理解不符合《宇宙的边疆》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只是当...
-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______,______...
- 下列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动物身上,无...
-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
-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关于《老人与海》,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老...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可...
- 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覆盖神密...
-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长恨的主题?
- 律诗分______言和______言,总共有___...
-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黏液杯盘狼藉哀...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比邻而居王安忆淤装修的...
-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
-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一文,从历史故事来看,...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假如...
-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A.是...
- 下面四句话中都用了引号,其作用相同的两句是()A....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轮胎被...
- 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A.主人下...
- 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
- 简答题(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
- 选出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
-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
- 《蜀道难》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
- 《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必修第单元第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 广东省梅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四川彭州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湖南岳阳县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江西省南昌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 湖南衡阳八中高二理实验上月考四语文试卷(...
- 四川省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
- 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一...
-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
- 陕西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期中语文试卷(解...
- 云南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
- 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压轴卷
- 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二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琵琶...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
- 河北省香河县三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福建德化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月)语文试卷...
-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广西北流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四川省凉山州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装在...
- 湖南省十三校重点中学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