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身处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
宋宇
在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百年诞辰之际,译林出版社出齐了他现有的四部作品。作家之子兼塞林格基金会负责人马特·塞林格先生第一次来到中国,造访了五座城市。
塞林格后半生竭尽全力地求取清静,反而每每事与愿违。1951年,他因《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而声名鹊起。1953年,迷人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面世,他搬离家乡纽约,前往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山区隐居。从34岁到91岁,他都定居在小镇科尼什。
对于自己的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塞林格是极为抵触的。“媒体、读者从维基百科或传记里读到的,离真实的塞林格非常遥远。”马特从今年起开始向公众回忆父亲,他不喜欢做父亲的代言人,但必须如此,“真正了解他的人,包含我在内,可能只有三四个”。塞林格经常说:“所有你们想知道的关于我的事情,都在我的作品里。”
马特亲眼见到塞林格逃避名利和纷扰。“我相信其实他只享受了一天,但是他完全看透了出名这件事的本质,他甚至后悔自己有24小时感觉自己成了名人。虽然如此,他还是一直挣扎自己应不应该或要不要继续发表。”他回忆道。塞林格从1965年后就不再发表作品,1980年后再也不接受采访。他一度想再出版一本书,终究没了下文。
“塞林格认为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非常神圣而伟大。他觉得,如果能以匿名形式发表,如果能隐居在不公开的环境里,作品秘密地发表,没人知道他住在哪儿的话,他可能会一直发表作品。”马特说,隐居中的塞林格每天都写作五个小时,自己已经花近十年功夫整理,有些“素材”即将出版。
1974年,因散见于杂志的早期作品被疑似加州伯克利大学生自行编印成选集,塞林格愤而打破沉默,罕见地通过《纽约时报》发声:“我从来不想出版它们,我想让它们完完全全地自然死亡……我不是想掩藏年轻时的笨拙,只是认为它们不值得出版。”“有些故事、我的财产被偷走了。”塞林格原计划只说一两分钟,结果滔滔不绝地申诉下去,“有些人占有了它们,这是非法行为,是不正当的。设想一下,你特别喜欢一件外套,结果别人从你衣橱里偷走了。这就是我的感觉。”“出版是对我隐私的严重侵扰。我喜欢写,热爱写,但只为我自己和我的快乐而写。”塞林格一次又一次靠打官司维护自己的权利和隐私,但外界的好奇目光始终没有消失。
1941年11月,从军前夕的塞林格与玛乔丽·希尔德通信过几年。一封信里,他请她在即将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寻找自己的新作,评价“霍尔顿系列的第一篇故事”。此前,希尔德一直在《时尚先生》和《科利尔》等杂志上阅读他最早的短篇故事。塞林格推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海明威的作品,还提及自己写了小说《哈里·耶稣》,并夸口:“这本书绝对会撕裂这个国家的心脏……并用一个新的、更宝贵的器官替代。”
从战场归来后,塞林格实现了“霍尔顿”渴望的逃离和隐居。他感到被当地学校的校报记者欺骗,校报记者把这篇难得的访谈交给了更大的报纸。他在自己的农场周围圈上栅栏,那个活泼和充满未知的年轻人藏了起来。他远离世界,世界似乎也逐渐远去。
“我父亲并不相信所谓现实生活,他更相信二元论的观点,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梦境。可能这些梦境让人温暖或者快乐,但是他其实一直追求的是他心中认为的那个现实。”马特相信,安静的环境更利于塞林格探索,“他喜欢看到松树生长的地方,看下雪的地方,下雪的过程。”镇民们尊重塞林格的意愿,他们为不请自来的拜访者指路时,往往把他们骗去杂草丛。他们看着大作家购物、进餐、买报纸,并不惊扰他。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去世。马特代表家人发表了声明:
“塞林格说过,他身处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他的身体离去了,但家人希望他依然与那些他热爱的人同在,无论是宗教或历史人物,私人朋友或小说角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塞林格为逃避名利和纷扰,很长一段时间里放弃发表作品,甚至一度放弃写作。
B. 加州伯克利大学学生疑似未经允许编印塞林格的作品,作家对此发声表达不满。
C. 虽然塞林格极力回避大众关注,维护隐私,但外界的注视始终没有中断过。
D. 出于对作家意愿的尊重,小镇居民给予了塞林格支持,帮助作家排除外界干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特·塞林格开始向公众回忆父亲,此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塞林格及其作品。
B. 塞林格后半生有意和人群保持距离,这也导致了真正了解作家的人寥寥无几。
C. 1980年后塞林格再不接受采访,主要是因为此前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采访经历。
D. 1941年塞林格参军前与希尔德的通信表明,年轻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
【3】“他身处这个世界,但不属于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
2、
秋 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概括。
3、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古语有云:“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其实“怒目”与“低眉”只是两种不同的生存姿态罢了。
- 分别情愫的名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感遇(其三)陈子昂苍苍...
- 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真正需...
- 咏“水”:______,______。(曹操《观沧...
- 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在...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烟霭...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企业...
- 学校组织“感动中国”课本历史人物评选活动,汉代苏武...
- 咏“云”: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
-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这样做自以...
- 《登飞来峰》中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
- 《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
- 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2014年河北...
-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月5日,俄罗斯中央...
-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清明时...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
- 在反映战争的古代诗词中,除写征战沙场,更多的是写思...
- 《赠从弟》中表达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著名语文类杂志...
- 《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送元二使安西》中表现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劝...
- 《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因小...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人教版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
- 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三校高三模拟考五语文...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课《海...
-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全真模拟(二)语...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湖南长株潭岳益五市十校高三月联考语文试卷...
-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
- 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在葛底斯...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
- 广西梧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 重庆市铜梁县一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金太阳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语文试卷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广西桂林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月段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四川宜宾三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信息卷(一)语文试...
- 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卷(解...
-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课《魂...
- 山东省诸城市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