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以下史实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公元907年

公元923年

公元938年

公元947年

公元951年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

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辽国

刘知远建立后汉

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

A. 南北朝时期

B. 唐朝后期

C. 五代十国

D. 宋、金对峙

二、综合题 (共1题,共5分)

2、

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的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创立科举制的朝代。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二: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因此通过科举选拔文官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人)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前期科举制的发展。说出材料二体现了宋朝怎样的政策。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

材料三: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高翰林,在夸耀他个人考中第一名举人的经验时说:“小弟乡试的那三篇拙作,没有一句话是杜撰,字字有来历,所以才得侥幸。”强调八股文在内容和词句上都要求纯而又纯,绝不许掺杂半点脱离或违背“四书”“五经”和朱熹《集注》的杂质,词句要绝对工整。

——摘编自朱泽吉《吴敬梓对清代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明清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危害。

材料四: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孙中山对科举制度的态度。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2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综合题(1道)
难度分析